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 法律基礎知識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作者:張元元 時間:2021-12-20 16:06:05
教育道德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反映黨和國家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和意志,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教育力量來實現的行為準則(不具有國家強制性)。教育法規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與教育活動相關的所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
我們今天主要給大家對比教育道德和教育法規,該部分在考試中主要以單選、多判斷的形式備考,主要內容如下:
1.相同點
(1)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以共同的現實物質生活條件為基礎
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都是產生于共同的現實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領域事物,都要反映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都具有社會歷史性。
(2)在同一社會中,教育法規與占社會主導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關系一致
法律和道德不僅具有社會歷史性,同時還具有階級性。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實際上是劃分為階級的歷史。不同歷史階級占統治地位的階級不同,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的法律和道德,也必然要打上不同階級的烙印。國家的道德和法規都是上層建筑,體現著統治者的利益。
(3)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
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的作用具有共同性,他們都是對社會關系(包括教育關系) 起調整作用,對人的行為(包括教育行為)起規范作用,并對一定的利益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起阻礙或促進作用。
2.區別
(1)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
教育法規和教育道德雖然都是上層建筑領域的事物,但是是不同的范疇。教育法規的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與教育活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如:任何教師不得體罰學生;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屬于制度的范疇;而教育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如古代的三從四德,尊老愛幼),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之中,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2)兩者的規范的內容確定性不同
教育法規的內容主要是權利和義務,強調兩者的平衡,并且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所確定的行為規范大多較為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而教育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無具體的表現形式,所確定的內容籠統、原則、標準模糊、易生起義。
(3)兩者調整對象和調整方式有所不同(對象/方法不同)
教育法規著重要求的是人們外部行為的協調、合理、合法,著眼于人們的行為及其后果,不離開人們的行為去過問動機、目的,教育法規對人的獎勵或處罰都是針對人的行為及其后果來進行的,在法律領域內,人的內心世界及內在的行為動機,只有與行為及其后果聯系起來才有意義。因此,違反教育法規的行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這種制裁主要是在國家的暴力機器下,要求違法者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使其行為得以改正,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采取一定物質上或精神上的補救措施, 這種補救在量上要與其損害的后果相應,因此法律責任的承擔是有限的。
而教育道德對人的要求卻不僅僅是行為,甚至主要不是行為,更加關注的是行為動機本身是否善良、高尚等等。違反教育道德的行為主要受良心、社會輿論的譴責。其行為能否得到改正,或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能否得到補救,主要靠行為主體良心的覺醒程度和對社會輿論壓力的承受能力。因而這種懲罰對被懲罰者來說是難以從量上控制的。
(4)兩者制約機制不同(注:明確什么力量制約著道德和法規-自律、他律)
從實現機制上看,教育法規和教育道德作用都靠一定的力量來實現。行為主體對教育法律規范的遵守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這種力量是一種外在的強制力;而行為主體對教育道德的遵守,主要是靠主體主觀內在的道德價值判斷來支配的,即主要靠發自內心的信念力量。
(5)兩者的調整范圍不同
有些關系只宜由教育道德來調整,不宜由教育法規來調整(如:談戀愛分手只能由道德約束,法規沒有規定不許分手)。有些問題必須由教育法規來規定,而不屬于教育道德評價的范圍(如體罰學生、違規辦校就是由法規來規定的)。更多的社會關系由教育法規和教育道德共同調整,但具體的要求可能又各有不同(如贍養老人,既需要道德約束又需要法律規定)。
【備考策略】
3.聯系
(1)兩者交叉并可以實現相互轉化(判斷:不是對立)
法律和道德雖然是兩類具有不同性質的事物,但也不是相互對立的事物,兩者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2)兩者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現為道德對法律起到引導和互補作用
第一,道德價值判斷對制定教育法律規范起指導作用,法律是道德價值判斷實現的保證。
第二,教育法律規范和教育道德規范在調整教育關系、規范有關教育行為過程中,有互補作用。(有些事情法律調節不好,需要道德來進行約束。)
以上就是教育道德和教育法規的比較,各位同學在備考教師招聘考試的時候要掌握他們的相同點、不同點以及聯系。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資訊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教育道德和教育法規的比較_中公教師網 ,更多教育道德和教育法規的比較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