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教育綜合知識與能力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作者:張亞婷 時間:2021-12-21 16:11:11
在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奧蘇貝爾是需要重點把握的一個人物,多以單選、簡答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但他的知識點分布很廣泛,幾乎遍布各個章節,因此老師幫大家系統整理了關于奧蘇貝爾的知識點,幫助大家進行識記,快速通過考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奧蘇貝爾有哪些理論吧!
一、考點梳理
(一)遺忘的原因——同化說
主張: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發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并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如:用高級概念“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代替原先低級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及“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核心考點】教育是一種積極的遺忘。
(二)有意義學習論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系。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2.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如:在講新課“鋼、鐵”之前要引入“金屬”的概念,這個“金屬”就是引導性材料,即“先行組織者”。
【核心考點】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是舊知與新知之間建立聯系;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條件;掌握“先行組織者”的概念。
(三)學習的分類
1.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是指教育者以系統定論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老師講學生聽)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不是現成地教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發現。(學生自己探索)
2.根據知識學習過程的不同性質,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機械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沒有與已有知識建立某種有意義的聯系。(學生不理解新知識)
有意義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與已有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有意義的聯系。(學生理解新知識)
3.注意:這兩個維度互相獨立,互不依存。即接受學習不等于機械學習,如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新概念;發現學習不等于有意義學習,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但不一定能理解新知識。如自己摸索走迷宮。
【核心考點】分類標準及類別,理解其含義。
(四)成就動機的分類
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
1.認知內驅力,即一種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傾向。這種內驅力,一般說來,多半是從好奇的傾向中派生出來的。因此,它是一種內部動機。如:因喜歡文言文而努力學習語文。
2.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內驅力把成就看作是贏得地位與自尊心的根源,它顯然是一種外部的動機。如:為了當班長得到同學的尊重而努力學習。
3.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它也是一種外部的動機。如:為了得到老師表揚而努力學習。
【核心考點】理解三個內驅力的含義(一內二外)
二、考題演練
1.【單選】“先行組織者策略”是( )的主張。
A.班杜拉 B.斯金納 C.奧蘇貝爾 D.布魯納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人物和理論的對應。
A選項,班杜拉提出“社會學習理論”及“自我效能感”。
B選項,斯金納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C選項,奧蘇貝爾提出“有意義學習論”及“先行組織者策略”
D選項,布魯納提出“認知發現學習論”。
綜述所述,本題選擇C選項。
2.【單選】根據奧蘇貝爾的觀點,“為了父母的期望而學習”屬于( )。
①認知內驅力 ②自我提高內驅力 ③附屬內驅力 ④內部動機 ⑤外部動機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④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分類。
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是附屬內驅力。它也是一種外部的動機。因此選擇C選項。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資訊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小學教師資格人物篇之“奧蘇貝爾”_中公教師網 ,更多小學教師資格人物篇之“奧蘇貝爾”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