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教育綜合知識與能力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作者:李圣延 時間:2021-12-21 17:30:41
課程理論是教師資格考試中的一個常見考點,但由于其知識的抽象性和相似性,我們往往容易在考試中出錯。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分析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知識點的相同點和區分點。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是最早出現、影響最廣的課程理論,也稱為知識中心課程理論。顧名思義,即強調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的理論,所以課程均以知識的邏輯體系編排,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代表人物是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
以上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共同特點,下面讓我們分析不同流派的區別所在。
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以布魯納為代表,雖然強調以課程知識為中心,但是并不是具體的詳細的知識,而是學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態度與方法等,即學科的基本結構。因為基本結構為學科最重要的知識框架,具有廣泛遷移價值,需要反復學習,所以采用螺旋上升式的編排方式。此外在方法上,布魯納反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更強調學生在自學中成長,即發現學習。
要素主義:
要素主義以巴格萊和赫爾巴特為代表,強調以知識為中心,由于美蘇冷戰的背景,所以巴格萊作為美國人更強調課程的建設要考慮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要素主義認為課程內容應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即人類必須學習的寶貴財富。小學階段為三基:讀、寫、算。中學階段為新三藝:數學、自然科學、外語。方法上強調學校應提供分化、有組織的經驗,如果學生自我分化可能會影響教學的效能性。
永恒主義:
永恒主義以赫欽斯為代表,強調以知識為中心,學習的內容應該是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變的文化,在小學階段為三基讀、寫、算。而中學則強調永恒學科的學習,即經典名著作為學習的教材。方法上強調教師的傳授。
那么要素主義和永恒主義有何區別呢?
要素主義vs永恒主義
共同點:1.均屬于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強調知識的學習。
2.均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不同點:內容:要素主義提倡學習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有價值的實用知識,以自然科學為主。永恒主義提倡學習具有長期價值的永恒學科,以社會科學為主。
關系:要素主義強調教師的權威。要素主義提倡教師嚴格與和諧的統一。
總結:
例題:【多選題】下列關于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有( )。
A.課程的內容隨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而變化
B.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要與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相一致
C.巴格萊認為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
D.赫欽斯認為具有理智訓練價值的傳統的“永恒學科”的價值高于實用學科的價值
解析:
本題考查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相關內容。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主要包括: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要素主義課程理論和永恒主義課程理論。(1)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布魯納,他認為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要與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編制學科課程時,要依據學習者的思維發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編制課程;(2)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萊,他認為課程的內容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學科課程是向學生提供經驗的最佳方法。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以學科課程為中心;(3)永恒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赫欽斯。他認為具有理智訓練價值的傳統的“永恒學科”的價值高于實用學科的價值。“永恒學科”是課程的核心。B、D兩項正確。
A項,學生中心課程理論認為課程的內容隨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而變化,課程的核心不是學科內容,不是社會問題,而是學生的問題。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布魯納認為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D。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資訊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總結與比較_中公教師網 ,更多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總結與比較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